昨日夜间,沉管与人工岛暗埋段的海底之吻宣告成功(王荣摄)
沉管浮云沉放对接过程示意图(中交联合体提供) 南方日报讯(记者/向松阳 高国辉 摄影/王荣 发自珠海)自首节沉管5月2日从珠海桂山岛浮运出坞,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首次“海底之吻”拉开序幕。经过4个昼夜的奋战,5日晚10点(可能推迟,具体时间到时我再和向松阳核实),E1沉管成功实现与西人工岛暗埋段的对接。这是国内首个实现外海深水安装的沉管工程,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、最具挑战的工程。 5日下午,记者在西人工岛岛头看到,完成系泊和绞移的E1沉管停留在离暗埋段5米的位置。据悉,首节沉管于3日凌晨在8艘拖轮的拖运下抵达西人工岛岛头,并于4日早上6点多完成绞移。不过,在4日进行的沉放实验中,因岛头的水流复杂形成漩涡带来泥沙淤积,海底基床出现了一定高差偏差。“最高达到5-10公分,尾部泥沙较少,只高出1公分左右。”岛隧工程项目副总工程师尹海卿说,这也是“沉管下不去”的原因所在。 这种状况出乎工程师们的预料,据尹海卿介绍,考虑到岛头水流复杂,他们于4月30日进行过测试,当时的结果显示满足施工要求。5月4日完成检查并进行分析后,施工人员抽空沉管内的水,让沉管重新浮上来,之后10多名潜水员们开始了泥沙清理工作。“因为锚和缆绳都弄好了,沉管整个退出去的话要花10个小时,只能由潜水员去做。”至昨日下午2点,全部泥沙清理工作已经完成,这一过程中,平均每个潜水员要在水下作业2-3个小时。 昨日下午4点许,施工人员通过沉放驳上的操纵系统,往沉管内的压载水箱注水,E1沉管开始缓慢下沉,并引导沉管前端的导向杆落入暗埋段上的导向托架内。整个过程需要保持管体2.996%的纵坡,最后再向前平移,通过吊绳使管节以匀速、平稳的速度落在碎石垫层上,完成“着床”。 当沉管下沉到基床后,通过拉合千斤顶,使得两个管节基本对准位置,这时要将对接处的海水抽掉。“到晚上8点潮水最高的时候,是进行水力压接的最佳时机。”尹海卿说,高潮水对管节压载的质量更好,“就好像把盖子盖得更紧一样。”据了解,在两个管节的横截面周围,安装了巨大的橡胶止水带,理论上的GINA止水带压缩量是10几公分。潜水员水下检查确认后,向沉管水箱加入压载,使其负浮力达到沉管重量的5%,保持沉管一定的抗浮安全系数,最后打开沉管间的入孔门进行测量。 尹海卿介绍,沉管对接要控制3个误差,“沉管对接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,两边横向偏差要控制在在2厘米之内,纵向偏差3.5厘米之内,轴线偏差控制在5厘米之内。” 至晚上10时(可能推迟),经过海水水压对接后,首节沉管顺利完成了对接。 沉管对接关键步骤: 1.沉管出坞 2.沉管浮运 3.系泊 4.绞移 5.管节沉放 6.千斤顶拉合 7.高潮位水力压接 8.贯通测量 9.管内精调 10.安装船撤离 11.锁定回填 |